第(3/3)页 那怎么解决? 让他们记不住不就好了。 把所有书都烧了,不让他们记住。 不靠文字,不靠书籍。 只凭记忆,能记住多久的事? 而这个,就是秦国能强大的根本原因所在。 秦国的耕战政策就是如此。 这也是商君书中的重要思想。 秦国为什么朝堂上大多都是外来者?因为秦国压根就不允许教书。 秦国的玩法就是种地,打仗,种地,打仗。 教书干什么?让这些百姓识字干什么?他识字了明事理了那不就有思想了吗?那不就不听朝堂的了吗?那不就不怎么好控制了吗? 那朝堂政策施行怎么办,不能全都是莽夫当家吧?就算历代秦君都是王者,一个王者累死也敌不过天下聪明之辈吧?.??m 简单啊。 招贤啊。 我不培养人才,我把其他国家的人才挖过来不就行了? 来来来,我秦国求贤若渴。 只要你来我秦国,房子,地,女人,尊严,要什么我给你什么。 六国给得了你们的我秦国能给你们,六国给不了的,我秦国照样能给! 而人才越聚越多也只是一代用的,因为秦国自己没有人才诞生土壤,秦国不让你办教学。 你牛批归你牛批,我给你房子给你地给你女人都可以,但有一点你记住了,别跟我玩什么学堂之类,我不需要你给我培养人才。 这就导致韩国有张氏五代相韩,而秦国丞相或者说相邦呢?别说同出一家,连同出一门的都没有。 商鞅,范雎,张仪,吕不韦,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。 没有人才诞生土壤,秦国这个高待遇一直在,从不饱和,于是各国人才一代又一代地纷纷往秦国跑。 然后不要以为这个时代的人,会被国家荣辱之类的想法所牵制。 因为战国是什么时代?在吕不韦没攻下周时,春秋战国本质上是东周时代。 天下共尊周。 天下之人,实际上可以说都是周人。 大概论述就是这么个意思,分封制本意上也不是分裂国家。 跨国效力,在当时文人看来,就相当于是跨省工作一般,有什么好稀奇的。 嬴子楚决定灭周的时候,就是他认为秦国可以鲸吞天下的时候。 秦国就实行这么个政策,自己发展武,从别的国家挖智,然后把别的国家都干没了。 当然,也是有弊端的。 弊端就是,没有足够的官吏去控制打下地盘。 如果秦国有系统人才培养计划,那直接抽调人才安插在打下的城池就可以,但他没有。 他一代又一代臣,都是挖墙脚。 正常的解决办法是,分封,大家一起管管。 不正常的解决方法是,焚书,大家都别活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