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6章 漕运-《扶乱唐》
第(2/3)页
按照刘晏的想法,因为从江淮到关内的河道实在是太过冗长了,虽然大部分都是通着的,但是这其中也有不少淤堵着的地方,想要实现从江淮一路之下直接从水路入关,首先得组织人力逐段疏浚由江淮到高师的河道。
与此同时还得打造至少二千艘坚固的大漕船,训练军士运粮,每十船为一队,军官负责押运。船工全部从周边沿途的地方招募,这其中需要大量的劳力,还是能让周遭村落里无所事事的百姓赚上一笔的。
大唐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将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,而是由政府买单来雇用船夫,因为跟之前的运粮成本相比,省下来的钱用在雇佣船夫上的不过就是九牛一毛,这些东西刘晏都是经过了详细的推算的。
不光如此,刘晏在设计新的漕运办法的时候也参看了古人的一些做法,这其中就沿用了过去裴耀卿的办法,改直运法为段运法,把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,建转运站。使江船不入汴水,汴船不入黄河,河船不入渭水,这么办不光提高了运粮效率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因为不同河道而造成的翻船事故。
此外又得在扬州、汴口、河阴、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,以备转运。
漕运改革后,比过去用江南民工直运的方法是一定会提高效率的,而且还能减少不必要的损耗,降低运费,免除了南方人民一项旷目持久的而又十分艰辛的劳役。
江淮的粮食也会因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,每年运量达四十万石至一十万石,不但能够解决粮荒,还能够有所储备,跟现在费的这么大劲儿相比,简直就是不可同日而语。
李倓不用怎么细看就知道,这绝对是一个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的好做法,而且还能让江淮的百姓们拍手称赞。
之所以不用看就知道这个新政是没有任何问题的,是因为他知道在前世的历史上,刘晏的这个做法就已经是取得了不少的作用了。
但是刘晏能想到的事儿,之前是一定也有人能想到的,之所以一直就没有实施起来,一个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新事物接收起来都有点费劲,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之前的几个皇帝都有点害怕失败。
这里面的主要难点有两个,一个是疏浚河道,另外一个就是制造出两千艘货船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