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
离开了新郑,向着齐国而去。
韩王送别之前,给了张良一千金当成路费。
当君王选择躺平,选择破罐子破摔的时刻,会是一位很是和善的君王。
张良离开新郑,坐上船只,踏上前往东方的道路。
船只顺流而下,沿着黄河东下。
此刻,黄河水还是不黄,黄土高原上游还是植被茂密,开耕的土地数量有限,对于大自然的破坏有限。
如此种种情况之下,黄河还保持着清澈。
因为黄土泥沙比较下,河床也没有被抬高。
船只行走在河道上,速度很快。
船只前进着,到了东郡。
船只停靠在这里,采买着一些东西。
张良也是顺势下了船,观察着这里的一切。
东郡,曾经为魏国的土地,却是在秦王政五年,被秦国攻占。
自从,东郡成为秦国的一个郡以后,合纵再也无法合纵,不只是利益不和,更主要是东郡的存在,彻底瓦解了六国的联盟。
行走在东郡,张良感觉到这里的繁华,热闹。
还有安稳。
为了稳定东郡的秩序,秦人在这里大量的启用着本地人,对于本地习俗照旧,很多的规矩也是照旧。就连律法也不是秦人的律法,而是相对宽松的一些法令,没有繁杂的条款。
若不是有着秦人驻军,这里几乎与昔日的魏国类似。
过了东郡,就是到了齐国。
下了船只,行走在齐国,张良看到的是齐国的繁荣。
行走在大街上进进出出的人群,还有各种小商小贩,很多底层的平民黔首皆是穿着丝绸衣裳,华美的鞋子,似乎生活富裕的样子。
就连路边乞讨的乞丐,也是穿着华美的衣裳,衣裳一点也不破旧。
在秦国很多大夫,县令等,才能穿上的好衣裳,可在齐国却是随处可见。
似乎齐国没有穷人,大家都是有钱人。
似乎齐国是人间天堂。
“记得,在洛阳学宫的教科书当中,说齐国的繁荣是虚假的繁荣,很多民众看似穿着华美的衣裳,可他们却是负债不断,他们都是被称为“房奴”,“车奴”,“衣裳奴”。他们是真的奴隶,在负债之下,没有一丝自由可言!”
“这些奴隶生活上,比秦国的农民,还凄惨,还悲剧!”
张良忽然想到秦国的历史教科书。
在历史教科书上,一方面讲述着秦国的历史,讲述着历代的秦国君王,一方面又是讲述和评价着七国的政治。
在描述当中,从来不掩饰秦国的政策,更是直接称商鞅变法以来,秦国的律法皆是苛政,秦国民众皆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。
接着,又是描述其他六国,在描述当中其他六国也是苛政,而且苛政比大秦还严重,对民众的剥削压榨还狠辣。
对比各国民众的凄惨,水深火热,秦国人民获得了幸福感。
秦王政最后得出一个结论,秦国人民固然遭遇苛政,固然过得苦逼,可秦国人民也是最为幸福的,因为其他国家的民众更为凄惨。..
在教科书当中,还举了很多的例子。
秦朝的一个官吏,年收入仅仅是一千钱。可一個农民收入为三千钱。
试问一下谁的收入更高。
表面答案是,农民收入更高。
可事实上,官吏包吃包住,还包小孩子教育,一千钱属于结余出来,可以随意花的;可农民年收入三千钱,可需要缴纳口赋,算赋,还有各种杂役,徭役,还有诸多的杂税等等,每年能结余一二百钱就是运气。
若是运气差一点,甚至是向外面借外债。
接着,又是举一个例子,在秦国的一个农民,家中有五口人,有着五十亩地,每年各种花销之外,每年收入三千钱,除掉各种花销,还能结余二百钱;可齐国作坊的一个工人,每年能收入五千钱,可刨除各种花销,还要负债看两千钱。
试问一下,那国民众更为幸福。
秦国的民众,至少是民。可齐国的民众,却是叫工奴,是奴隶。
“我还不信了!”
张良说道,心中颇有不甘,走到一个乞丐前。
在秦国,是没有乞丐的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