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1章邺城,赵佾!(求订阅)-《始皇帝》
第(2/3)页
众人看着这一幕,皆是不解。
蒙恬道:“那里不安全,这里很是安全!”
一个校尉道:“将军,我们当渡过漳河,进攻邺城,而不是后退!”
蒙恬道:“用兵之道,最先想的不是如何击败敌人,而是想着自己所面临的危险,如何防止被敌人击败。故而,大军每行军只是四十里,不会走太远距离。只是为让士兵有充沛的体力,防备敌饶偷袭!”
“到了下午的时刻,早早的就是修建营垒,壕沟要为三尺多深,还要堆积沙土在壕沟附近,形成墙壁,还有设立栅栏,鹿角等,在外围撒下铁蒺藜,夜晚的时刻还要时刻巡视,防备敌人夜袭!”
“到了草木众多的地方,又是大风朝自己刮,要防备敌茹火,进行火攻!”
“遇到河流的时刻,要检测河流是不是被污染了!”
“安营扎寨的时刻,要在地形比较高的地方,防止被河水淹没。”
“可我检查地形后发现,若是敌人在漳河的上游,建立水坝,人为的抬高水位,并拦截部分水量,在上游修建水库。等到秦军渡河的时刻,直接打开水坝淹没而下,河水的水位从三尺变为六尺,乃至是九尺。会让秦军遭遇水淹,阵型混乱,甚至全军覆灭。”
这个水攻之策,需要较好的数学能力,计算好相应的蓄水量,才能达到相应的战略目标。并不是简单的修建水坝,拦截水流。
很多水攻之策失败,就是数学不校
兵法的极致,就是数学。
校尉不甘心道:“将军,就因为一个可能,我们就退后邺城三十里!”
蒙恬道:“求援兵吧!邺城不好打,向大王求援!”
他打仗水平一般,比起那些顶级名将大大不如。
可就是胜在一个稳重。
每次交战的时刻,必然留下足够的预备队。
每到一个地方,都是探查地形,规避潜在的危险。
大王让他出征,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。
连续攻克十个城池,战功已经足够了,足以向大王交差了。
邺城驻扎十万大军,又是有邯郸的援军可能增援而来。
他这十万秦军,似乎有些不够,还是向大王请示吧。
快马离去,向着咸阳而去。
……
咸阳宫当郑
赵政在翻阅奏折,这是前线的情报。
秦军南北两线攻击顺利,在北线攻占赵国五城,在南线攻占赵国十城,可在稍后皆是遭遇赵军的顽强抵抗,进攻开始受挫。
赵军在发力后,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。
秦军想要继续进攻,陷入兵力不足的状态当郑
在北线的杨瑞和在求援,要求支援十万大军;在南线的蒙恬也了兵力不足,要求支援十万大军。
为了攻击赵国,秦国已经出动三十万大军,二十万民夫,损耗的粮草无数。
若是再出动二十万大军,不是不可以,只是秦国有些吃力。
“退兵吧!”
赵政取出笔墨,开始书写起来。
大致的意思只有一个,退兵。
想要靠着一战灭赵国,不靠谱,也不现实。
赵国很强大,乃至是七国当中的第二大国,赵军战斗力强大,尤其是内线作战,熟悉地形,又是粮草供给方便。可秦国却是远道而来,外线作战,粮草运输困难,粮草在路上的损耗巨大,又是地形不熟悉。
这样的情况下,对于秦军是极端不利的。
五十万秦军直接压上去,与赵国进行大决战,这不值当。
弄不好,就是另一个邯郸大败。
灭赵的方略,就是年年进攻,零敲碎打为主,不断蚕食为主,春秋进攻不断。
最后,让赵国陷入疲惫当中,民众不得休息,不得安稳的种地,导致粮草匮乏,府库不足,最后陷入不战而亡的局面当郑
在他的计划当中,六年灭赵。
前面的五年,主要是消耗战,疲惫战为主,让赵国不得休养生息,在疲于征战当中,失血而亡。
在穿越者记忆当中,就有好几个这样的案例。
在楚汉争霸的时刻,刘邦打不过项羽,于是只能在荥阳,亲自顶住项羽,拖住项羽,然后让彭越,英布等袭击项羽的大后方,导致楚国后方无法安心种地,最后粮草供应不足,项羽战败而亡。
项羽,与其是被刘邦,韩信击败的,不如是被这两位拖死的。
灭赵的策略,与其是打死赵国,不如是拖死赵国。
这样在兵法当中,有些胜之不武。
有些不讲武德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