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4章举国之战(求订阅)-《始皇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“想要破解合纵,无非用兵攻杀,或是割地托!”

      完之后,赵枭退去。

      赵政听着,沉默不言,又是看向众人。

      白胜上前道:“四次合纵当中,秦国失败三次,两次是齐国为合纵长打出来的,一次是魏国为合纵长打出来的。在四次合纵当中,齐国对秦国威胁最大,曾经打破秦国的函谷关,这是第一次函谷关被攻破,也是唯一一次函谷关别攻破!”

      “可到了现在,齐国不再参加合纵。魏国弱了很多,合纵的主力,变为楚国和赵国!这一战,主要是破解楚国和赵国为主。”

      赵恬上前道:“楚国领土广大,兵源丰富,可楚人性子柔弱,政令絮乱,民力疲困,阵势严整却难以打持久战。如果要打,就要侵袭他的驻地,挫败他的士气,敌疲我打,敌进我退,不要正面决战,如此往复,不断消耗他的耐心,让他变得急躁,便能打败他。”

      “赵国,民风淳朴温顺,政治平和,可民众疲于战祸,对将帅缺少敬畏之心,士卒没有死节,战事不利便会投降,阵势虽然整齐但是不中用。先疲惫他,摧毁他的锐气,用强硬的阵势逼迫他,不能让他有喘气的机会,就能击败他!”

      赵政点头。

      楚军缺点是不善于打持久战,赵军缺点是战斗意志差。

      其他大臣也是纷纷开口,你一言,我一语,着破解合纵的办法,从政治,经济,人口,军事,方方面面都是讲述。

    
  官的先,官大的最后。

      到了最后,吕不韦开口道:“大王,这次六国合纵,气势汹汹而来,秦国不能不防备,若是心有大意,被六国所败,秦国有危机。臣以为,在秦国民众皆是进入征召当中一户一丁,全民皆是进入战备当郑”

      “这一战,当以防御为主。在南阳、南郡等秦军,防备楚国冥厄三塞,南线防御为主;在太原郡、上党郡、河东郡,防御太行的诸多孔道,防御赵国为主;在中线,防御函谷关、三川郡、东郡等。”

      “这次与六国大战,重点在中线为主,交战重点在东郡!”

      着,打开地图,地图挂在墙壁上。

      吕不韦对着地图,开始着这一战的战略布局。

      这一战的战略布局,无非一个稳字。

      稳稳当当,没有什么奇谋算计,就是稳扎稳打。

      到了现在,大秦大战不需要奇谋,不需要冒进,只需要稳扎稳打。

      这一战,三路战线当中,北线有太行山险要,只需守几个孔道,十万大军足以防备赵国;在南线也有大别山,只需要防御一些战略要点,也能防御楚国。

      真正的主战场,在中线。

      在中线战场,呈现长蛇阵的形态,函谷关是蛇尾巴,洛阳,成皋、荥阳等是蛇身躯,东郡为蛇头。

      而主要战场在东郡。

      在吕不韦的计划当中,在东郡防御为主,修建高垒,防御为主,不断削弱六国的主力;在三川郡附近,驻扎大量精锐的秦军,一边守护粮道,一边侧击秦国;同时在函谷关驻扎精锐,防备最坏的情况。

      比如这一战当中,秦军大败,丢失东郡,三川郡等,那时只能守函谷关。

      这一战,会出现三个结果。

      一个是,秦军在东郡,击败合纵大军主力,获得胜利,这是最好的结果。

      一个是,秦军在东郡大败,东郡丢失,只能退守荥阳,成皋,这是差劲的结果。

      一个是,秦军不仅东郡大败,三川郡大败,只能退守函谷关,这是最坏的结果。

      秦军退守函谷关,几乎不可能出现。

      因为一旦出现这种结果,意味着秦国有三十万的精锐遭遇围歼,机动部队损失殆尽。

      最大的可能,就东郡丢了,秦军退守荥阳,成皋;或是秦军击败合纵大军,合纵大军退去。

      最后,吕不韦道:“这一战,北线十万大军防御太行孔道,南线十万大军防御南阳,南郡等地。大秦将派遣十万精锐,驻扎在东郡各地;在洛阳,成皋、荥阳等,驻扎二十万大军,用来策应,可以进攻,可以防御,随机而动;还有武王大军驻守在函谷关。”

      “在蓝田二十万大军,可作为预备队,随时防备各种意外。这一战,秦国共计出动八十万大军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