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2章二王三恪(求订阅)-《始皇帝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  第123章二王三恪

      粮食的保存,这是一个大难题。

      秦国修建大量的粮仓,用来保存粮食,可没有去壳的粟米最多保存十年。

      在前线运输的粟米,也主要是刚刚去壳的粟米。

      平常的食物,若是煮熟之后,最多保存两的时间就是变得腐败,不能食用。

      可有罐头之后,可以将粟米,肉食等煮熟保存起来,可保存五年,甚至是十年时间,罐头运输到了军中,开罐就可食用。若是觉得凉食物不好吃,只是简单的加热食用,也比将生食蒸煮成熟食要节省大量的木柴。

      唯一有难度的,就是渡锡,或是焊锡技术。

      可若是在唐朝,宋朝,明朝等,还真的有技术难度。可在战国时代,恰好是青铜的时代,各国工匠皆是有成熟的焊锡技术。

      同样罐头,也可让士卒们吃上更多的肉食,体力和营养相对提升。

      很多人有种错觉,古代人缺乏肉食,可事实却并非如此。

      当今的下人口不过是三千万人口不到,人类很是稀少,至于野鸡,野兔,野狼,豹子,猛虎,狗熊,野猪等反而是横行至极,野兽比人多。

      这个时代没有人工养殖,可野兽的数量却丝毫不少。

      至于猎杀野兽困吗?

      还真的不困难!

      在人类面前,即便是凶残的野猪,狗熊,猛虎等,也是纷纷倒下。

      同样,一个猎人每年猎杀野兽的产量,也是远远在农民种植粟米的产量之上。可问题是,户人家可将粟米保存两三年;至于朝廷,更是可保存粟米十年以上。可肉食在常温下,只能保存三时间。

      假设,猎人猎杀一头三百斤的野猪,可获得二百二十斤,假设一吃一斤猪肉,可此七个月。

      可问题是,在没有冷库的前提下,在常温状态下,猪肉只能保存三时间。

      在古代商品经济不发达,想要三卖掉猪肉根本不可能,卖不掉的,只能送人,或是扔掉了。

      想要保存肉类,只能风干。

      可想要风干,至少需要大风气,或是在风大的山口,条件有些苛刻。

      想要冷库保存,需要大量冰块,只有顶级权贵才有冰库。

      腌制肉类,也需要大量食盐,成本太高,只有富裕人家可以,平民不可以。

      烟熏肉,需要大量的木柴,成本也会很高。

      可若是用铁罐头保存,成本会低很多。

      可保存在罐头当中,短则是一年,长则是三五年。

      过了保质期,这些罐头只是味道不好,并非不能吃。在当今的时代,温饱困难的时代,温饱是第一位,至于口味反而不算什么。

      当然这种铁皮罐头,也存在问题。

      马口铁罐头,本质上就是在铁皮上面镀一层锡,可以较好的保存食物。

      缺点就是锡里面有铅。

      中国早期的青铜器,皆是铜锡二元合金,至于里面的铅,多数是提纯锡不严密,留下的杂质。古人也是认识到了铅的危害性,在饮食器具当中减少,或是不用铅。

      马口铁罐头,在渡锡的情况下,可能因为提纯锡不纯,里面铅超标,导致铅中毒。

      这算是较大危害。

      赵政只能要求,工匠提升技艺,提纯锡。

      况且,夏商周三代,皆是用青铜器制作大鼎,用来蒸煮食物,里面是青铜含有铅吗,绝对有,可还是用了两千年之久。古人已经用了两千年之久,也没有出现大规模铅中毒事件。

      他只是给铁渡锡,用来制造罐头而已,想来问题不大。

      只要不超标,危害不大。

      不能因噎废食。

      罐头食物,若是用在军中,对战争的模式几乎是革命性的变化。

      昔日,顾忌后勤运输,不能打的战役,现在也变得可打了。

      很多的军事布置,战场征伐等等,都是要相应的变化。

      当然,可以用陶瓷罐头,只是成本相对较高,还容易磕碰碎裂,没有铁罐头坚固。

      ……

      商议之后,秦王一声令下,开始大量制造罐头。

      首先是镀锡,然后卷起来。

      因为缺乏机械,只能人工制作,可即便如此,三个人一可制造九十个,速度上极为快速。

      马口铁罐头,主要分为五种,分别是午餐肉,桃罐头,肥肉罐头,蔬菜罐头,奶酪罐等,后续还会增加一些罐头品种。罐头上没有拉环之类,直接用刀子切割开,然后食用。

      马口铁罐头在制造,速度很快。

      即便有马口铁罐头,也只是让秦卒的肉食比例增加,可以较多的吃肉。

      在秦军食物分配当中,军官可食用肉罐头,米饭罐头,水果罐头,蔬菜罐头。

      至于普通的士兵,就是午餐肉罐头为主,偶尔赏赐一些蔬菜罐头,水果罐头之类的。

      午餐肉罐头当中,肉多还是面粉多,就看后勤官员的心情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